让我们好好悲观一下
昨晚见到一位久未谋面的同行前辈,聊到他刚刚看到我在微信上思考的人生,在汽车时代制造马车。他说,你对音像行业施以悲观同情,我们做出版的又何尝不是自顾不暇呢。你看人家多惨淡,料人家看你亦如是。
他在体制内就业,其实日子并不难过。各出版社基本都有很好的物业,不仅没有房租负担,往往还有不错的房租收入。政府的扶持、补贴、退免税也很让人安逸,“拔根汗毛都比我们的腰粗”。即使如此,但大家的心气都很低,中老年战士得过且过,青年编辑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,新兵蛋子已经越来越少,越来越瓜。
真是英熊所见略同啊。我俩开始探讨人生,我说出了自己的隐忧。一,显而易见的事实是,大家原本把眼光投向书本的时间,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手机或电脑屏幕吸引走;二,读库的平台上,几乎每天都有人情真意切地问什么时候出电子版,你以为我们真能做到无动于衷岿然不动么?三,一位做建筑设计的朋友跟我说,他们如今设计的家居户型,许多都不考虑预留书房的空间了,书架让位给了电子和视听设备;四,DVD现在白送也没人要,要了也没人看,这是一个渐次发生的过程,官人可否注意到,跟我们有关的情况也开始发生了,有的书白送也没人看,有的人白得也不用手接。
综上六点所述,这片草地的水土不再肥美,已经养不起那么多大牲口了。
聊着这些,我俩怀疑人生的结果如下:
做出版的不用那么自己心疼自己,看到行业萧条,看到自己做的书被冷落,就感觉人心不古文脉不续,哭诉没地方说理去。最近七八年间,我们接触的开发电子阅读方案的机构不下十家,一边分头探讨,一边眼见着一家家或解散或破产或惨淡经营或难以为继,人家又找谁诉苦呢?
如果实在觉得出版是个很没有钱途的行业,以及自己做的事情或解散或破产或惨淡经营或难以为继,那就金蝉脱壳移行换影。不管是从这家出版社换到另一家出版社,还是彻底改变画风投身其他行业,都不会憋死人,也不会饿死人。一个从业人员,外在学的是编辑业务,内在学的是对信息的筛选、评估、挖掘、优化、呈现、传播能力。这种本事到哪儿都可贵,水草丰沛的新草地俯仰皆是。
当然,大家也不用老盯着那些人前显贵人后受罪的产业大佬,更无需形成一种错觉:似乎跻身五百强或独角兽才是成功的人生。被成功学烧坏了脑子的人总是那么委屈,所有的聪明都用来找新的风口,然后跟着机场书店那些封面人物的人生格言跑。这样没长性的人,我们也不稀罕。
分手时,我俩是这样热爱人生的:管他娘的明天怎么样、别人怎么着呢,先把今天手头的稿子编完。